产品

【趣答】在线问卷产品项目说明

一、背景&目的

1. 背景

市面上的问卷收集产品都很复杂,要么都很不友好,要么就是很丑,老板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机会。

2. 目的

通过用户分析、产品分析等工作,做一款简单、好用、可跨平台填写问卷的问卷产品。

二、用户分析

用户分析将采用在线问卷收集的方式进行。

1. 投放渠道

因为此次产品为MVP阶段,且不清楚目标客户群体,因此本次问卷通过QQ、微博、短信、微信等渠道进行发放,希望能够找到目标用户及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

2. 问卷设计

本次线上用户问卷内容如下:

问卷初始只有前5道题,第五题选择“是”时,会额外增加第6-10道题。

3. 数据收集

截止2018年11月23日20:07分,线上用户问卷共收集128份,其中19份问卷的受访用户没有使用过在线问卷产品,故不将其问卷纳入统计分析范围。筛选后问卷剩余109份,问卷部分内容如下:

4. 用户画像

根据已收集的109份有效分卷进行用户画像的分析,结果如下:

5. 目标用户


通过本次问卷调研,得出的目标用户为年龄在19-30岁之间的学历为本科的女性学生及白领。

6. 用户故事

7. 调研问题总结

根据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在线问卷产品存在:页面操作有点复杂,分享不是很方便,不够美观,外观皮肤不够多等问题:

三、行业分析

1. 行业总述

在线问卷调查是指通过互联网把传统的调查、分析方法在线化、智能化。国内比较出名的有问卷星、问卷网、腾讯问卷等产品。经过几年发展,互联网问卷平台从野蛮生长的阶段过渡到群雄角逐的下半场。

2.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在线调研方式由于其具备低成本迅速触达、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的特征,开始受到众多的企业、团队、个人的青睐。此前有数据显示,这三类反馈互动达到近30亿人次。

3. 产业地图图谱

四、竞品分析

1. 竞品选择

前面的问卷调查也对用户都使用了哪些在线问卷平台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我们这里将会选取前四个产品问卷星、问卷网、微调查、腾讯问卷进行竞品分析。

2. 单一竞品分析

1. 竞品分析——问卷星

问卷星在安卓市场的总下载量为3,325,499,在ios的App Store的工具免费榜中排名第225位;

1)问卷星近2年的安卓市场下载量增长曲线如下:

数据来源:酷传网

2)问卷星主要功能架构

3)问卷星在安卓应用市场的差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酷传网

4)问卷星在安卓应用市场的好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酷传网

5)问卷星版本记录: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6)问卷星调研总结

问卷星可谓是在线问卷产品中,资历最老的一款产品了。近几年随着移动端的普及,问卷星也发力移动端产品。问卷星在安卓市场的下载量一直处于较高速增长的水平,下载量超过332w。问卷星可以在手机上创建问卷,方便了很多轻量级的用户,但同时,问卷星的移动端版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用qq登录时,在完成qq授权后,app会拉起手机浏览器,无法返回到问卷星app中,手动返回时还是未登录状态;需要审核,过程非常麻烦,有些还需要加盖单位公章,并且创建问卷时并没有提示这些。

2. 竞品分析——问卷网

问卷星在安卓市场的总下载量为604,071,在ios的App Store的效率免费榜中排名第121位;

1)问卷网近1年的安卓市场下载量增长曲线如下:

数据来源:酷传

2)问卷网在安卓应用市场的差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3)问卷网在安卓应用市场的部分好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4)问卷网版本记录: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5)问卷网调研总结

笔者在进行问卷收集时,用过几次问卷网。在问卷网刚刚上线移动端时,其下载量在短短的几天内狂增了40w,但是后期增长较为缓慢。问卷网的App页面设计的非常美观,操作流程简单顺畅,编辑题目时也非常方便。同样,问卷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导出数据时,数据显示的不太友好,多选题会将每个选项单独作为一列;闪退比较严重;发布初期,第三方登录也经常登不上去。但总体来将还是一款设计精美、流程简单的好的问卷产品。

3. 竞品分析——微调查

微调查在安卓市场的总下载量为79,404,在ios的App Store的商务免费榜中排名第172位,当前评分4.8分;

1)微调查近3年的安卓市场下载量增长曲线如下:

数据来源:酷传

2)微调查在安卓应用市场的部分差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3)微调查在安卓应用市场的部分好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4)微调查版本记录: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5)微调查调研总结

笔者从来没用过,也没关注过微调查这款在线问卷产品,但是从收集的问卷情况来看,用过微调查的用户数量排在第三位,因此也将其纳入的竞品进行调研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微调查在16年12月份的下载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但是笔者也没有从网上以及版本更新记录中找到问题,可能是某些平台统计渠道出现了问题。微调查作为四款竞品中唯一的一款主打有酬兼职平台的在线问卷产品,其主要的用户群体为由兼职需求的年轻用户。但是根据使用体验来看,微调查的web端及native端堪称灾难,界面设计的非常简陋,特别是native端的大部分问卷竟然需要复制链接到web端上去填写。总结来看,微调查产品角度独特,但体验非常不好。

4. 竞品分析——腾讯问卷

因为腾讯问卷没有App,所以只能通过其官网首页中的用户使用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截止11月29日,共有243,898,790 个用户正在使用腾讯问卷。

腾讯问卷的部分评论如下:

数据来源:腾讯吐个槽

腾讯问卷调研总结

腾讯问卷2014年底正式上线,有数据显示,其累计使用用户已经超过100万,平台周PV超过千万。除了腾讯自己的产品使用腾讯问卷之外,滴滴、58、链家、vivo、小米、同程网等企业以及3·15晚会,都曾通过腾讯问卷完成了用户调查与研究项目。到目前为止,腾讯问卷已经名列前三,与问卷星、问卷网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其在腾讯的各个流量入口推荐在线问卷,或是以微信红包、QQ奖励作为填写调查问卷的刺激因素,虽然腾讯的产品会获得直接的推广效应,但与此同时在线问卷的曝光度也会随之增加,这样也不失为是所有平台争夺用户的一个新时机。同样从可以手机到的使用反馈中,我们也看到如用户测试数据无法删除等问题。

3. 多个竞品功能分析

1. 适用平台对比

在调研的四个竞品当中,只有腾讯问卷不支持移动端App及微信小程序两种体验方式。

2. 登录注册功能体验

登录注册功能使用App端进行体验

1)问卷星-登录注册功能体验

注册还需输入短信验证码,没有快速输入手机号直接注册的功能。

选择QQ登录时,拉起手机QQ点击同意后,会跳转至网页,无法回到App;

忘记密码时,找回密码的验证码不友好,重新输入密码成功后没有直接登录,还要求再输入一次密码,很繁琐。

2)问卷网-登录注册功能体验

问卷网可以直接用手机号快速注册。

问卷网支持微信及QQ两种第三方登录方式,但是如果在使用其中一种方式登录后,没有绑定另一种的账号,在使用另一种方式登录时,两个账号之间的内容不共用。如果要共用,必须要解绑相应登录方式的账号,然后重新绑定才行。

3)微调查

微调查没有进行iPhone X的适配,体验效果比较差。

微调查使用邮箱作为用户名,相较其余几款产品来说,有一定的区别,注册完后跳转到开始的界面,需要输入刚刚填写的内容才能登录。另外,注册成功时,对应邮箱账号会收到一条注册成功邮件,包含

登录成功后,必须要填写性别、生日、城市等信息才能继续使用。

3. 创建问卷体验

创建问卷作为在线问卷产品的核心功能,必须所有的产品都能够体验到,所以选择web网页为主、移动端为辅的方式进行分析。

1)问卷星-创建问卷体验

web端页面流程图

在体验问卷星创建问卷的功能时,发现在创建问卷时选择了一个问卷类型,在选择模板页面还是可以选择其他的问卷类型的模板,这样流程上有些重复。

App端核心功能体验

问卷:模板较少,题目只能通过点击按钮来完成问卷排序;新增题目时题型过多,太繁琐,看花了眼。编辑问卷页面UI一般。问卷设置页面,从该页面点击问卷外观时,该页面的其它设置都没有保存,导致从问卷外观页面关闭时,该页面修改的内容不见了。

问卷首页顶部导航栏中竟然还带有“<返回”字样,点击后toast显示“提示:主页面无法再返回上一页面”。

互填问卷页面,列表中的问卷有很多都无法填写,打开后显示各种如ip限制、该问卷没有审核等等。当前用户无法填写的应该直接就别在列表中显示。

2)问卷网-创建问卷体验

web端页面流程图

问题同上,流程不够简洁。

App端核心功能体验

问卷网移动端的用户体验效果不错,整体UI都非常美观。编辑问卷时也相对简单明了,调整问卷题目排序只需要拖动就可以了,操作非常方便。

3)微调查-创建问卷体验

web端页面流程图

App端核心功能体验

无法发起问卷,主要是用户填写问卷赚取小额收入的;

列表中的问卷很多都需要用户自己复制链接,自行去电脑上填写;

列表中的问卷已经结束或已经收集了足够的问卷时,没有任何提示,点开后才显示无法填写;

界面相当不友好;

问卷需要跳转到外部浏览器才能填写;

4)腾讯问卷-创建问卷体验

web端页面流程图

4. 问卷收集

问卷的收集作为问卷发布人的最大痛点,如何才能快速的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才是一款在线问卷产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当前市面上的几款问卷产品都没有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其中微调查的问卷收集模块表现为用户回答问卷有收益,但是ui烂的**,根本没有想要回答的欲望;其它的如问卷星也有样本服务,但是点击后显示的“登记需求获取报价”也拦住了大部分用户。

5. 优缺点对比

五、需求分析

通过前面的用户调研及竞品分析,我们发现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虽然部分产品在用户体验上可能并不那么完美,但在以创建问卷流程为核心的主要功能上已经非常棒了。但是在线问卷产品仍然有相同的痛点:如何快速收集问卷的问题非常明显。

1. 用HMW的方式寻求解决办法

因为用户群体涉及到问卷发布者和问卷回答者两类人群,因此在用HMW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时,对其分别进行梳理。

2. 需求梳理

因为产品处于MVP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保证用户能够先形成闭环,然后再在后续快速迭代,完成对产品的打磨。所以第一版本首先要保证从问卷创建到问卷发布的核心流程跑通,另外积分获得及消耗也要初步形成闭环。

结合通过HMW方式收集的解决方案,我们整理出一期的如下需求:

1. 核心功能:

创建问卷功能,第一版本题型只有选择题,添加题目时默认为单选题,可以切换成多选题。

2. 积分消耗闭环:

1)问卷显示该问卷能够获得的积分;

2)问卷回答完成后获得积分并引导分享;

3)通过积分商城的形式完成积分的消耗,形成积分流闭环;

3. 需求整理

1. 问卷数据造假,通过自动生成假数据来给问卷发布者造成问卷数据收集很快的假象;

2. 在创建问卷时,可以设置回答完成后的奖励;

3. 问卷发布者不需要额外花钱去通过平台收集问卷,平台会自动将问卷推送给答题人;

4. 问卷推送策略系统优先推送付费用户创建的问卷;

5. 增加用户成长体系,让达到一定等级的用户可以享有付费用户的某些特权;

6. 问卷自动与用户匹配,两者匹配度越高,答题人回答完问卷后获得的积分也越多;

7. 增加转发功能,在恰当的位置引导用户转发到群或好友;

8. 整个平台只设置一种问卷类型,用户创建时不会增加选择问卷类型的步骤;

9. 创建问卷时,无需创建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通用型的问题,系统会自动收集;

10. 用户回答问题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转发翻倍(应该会设置一定的次数限制,如:3次/天);

11. 每天答满一定题数,给予额外的积分奖励;

12. 每天答满一定题数,必定遇到奖励问卷;

13. 用户回答问题时,无需填写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通用型问题;

14. 在答题列表处显示问卷积分;

15. 用户在回答完题后,弹窗显示此次回答获得的积分,并显示转发翻倍等内容;

16. 增加农场有游戏,可以偷好友的鸡蛋等…

3. 利用Kano模型筛选需求

通过Kano模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除了有一条需求是通过数据造假来给问卷发布者造成问卷收集速度快的假象是逆向需要剔除的需求外,其余需求均可纳入需求池,并进行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4. 需求优先级排序

1. 影响面——用户量及发生频率

2. 回报周期——开发难度及效果

3. 优先级排序

经过上述两种方式的优先级评估后,需求2、3、6、7、8、9、10、13、14、15的优先级较高,这批需求放到一期去开发,剩余需求暂时放入需求池中,不进行排期。待一期上线两周后,再根据用户反馈及需求池中的需求去确定新的排期。

六、产品逻辑

在有了需求后,我们可以再次完善一下产品逻辑。

为了满足简单、好用、方便、酷、多端适配的方向性需求,发布问卷突出以模板方式创建,并且取消问卷类型划分(如:调查、考试、问卷等),UI方面采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另外在MVP阶段,本产品只进行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以求快速达到PMF状态,其余平台如PC端、移动端、App端待产品得到验证后再进行研究。

在趣答,我们将问卷发起人及问卷回答人通过好玩有趣的答题游戏连接到一起,让问卷有趣,让发布问卷的人不在发愁去哪里才能收集到问卷,让答题人有所收获并乐在其中。

七、产品风险

1. 风险说明

趣答作为一款连接问卷发布者和回答者的产品,轻松收集样本解决了发布者的痛点,快捷回答问卷并且能够有一定的收益。回答问卷获取积分的方式,确实是相当于以利益来吸引用户,再加上每天后期增加的,每天回答一定数量的问卷后,额外获得奖励,确实有可能会有用户为了获得积分,从而快速胡乱的填写问卷,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的确会对问卷的样本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是换个思路去想,怎样才能保证用户填写的都是真实的呢?我们所收集到内容,永远是用户想告诉我们的。

2. 风控策略

但是既然这个问题出现,我们也还是需要集思广益,想一想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如:问卷发布者在查看数据的时候可以设定一定比例的优质问卷及无效问卷,优质问卷额外再给予一定的积分作为奖励,无效问卷扣除一定的积分作为惩罚;增加每日答题获取奖励的次数限制,如超过10次不会获得积分;增加问卷填写时间的限制,如10道题的问卷填写时间不得少于十分钟等;

八、业务逻辑&核心业务流程

1. 业务逻辑

趣答的业务流程开拓性的将问卷的发起人与问卷的回答者通过趣答联系在一起,既解决了问卷发起人的收集问卷的痛点,也通过一定的趣味性及物质诱惑吸引大量用户参与回答问卷。

2. 核心业务流程

作为一个问卷产品,核心业务是创建问卷及回答问卷,另外作为趣答吸引回答者的兑奖模块在此页作为核心业务进行流程的梳理。所有的功能均需在用户登录态下方可使用,流程图中不再予以说明。

1)创建问卷

2)回答问卷

3. 兑奖

九、页面流程

十、原型设计&PRD

因为该项目处于MVP阶段,公司给予的资源有限,且为了能够快速迭代,因此第一版通过在原型中标注来作为PRD,后期达到PMF状态且公司持续投入时,再另行补充专门的PRD文档。

1. 首页

2. 问卷填写页

3. 回答完成页面

分享完成或关闭弹窗后显示效果如下:

4. 兑奖页面

兑奖页面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积分商城,但是叫商城的话,可能会让用户觉得在一个问卷产品中掺杂上卖东西,可能有些奇怪,因此将该模块命名为兑奖。

5. 奖品详情页

6. 兑奖结果页

7. 添加/编辑问卷页面

1. 无题目状态

2. 有题目状态

8. 添加题目

点击添加问卷页面的“点击添加题目”后,页面跳转至添加题目页面。

9. 问卷创建完成结果页

10. 我的页面

11. 问卷数据页面

12. 个人信息页面

十一. 简易测试用例

十二. 数据指标及埋点

1. 指标及计算方式

1.  问卷平均收集数量

问卷平均收集数量 = 所有问卷收集样本数量 / 问卷总数

2. 问卷匹配度

用户信息完整度 = 用户填写的信息数量 / 所有可以填写的个人信息数量

2. 埋点

一期只进行下面两处的数据采集埋点工作: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