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小年糕分享功能优化

一、背景和目的

1. 背景

公司产品的用户非常希望能够互相交流作业,并且非常喜欢“邀请好友一同上课”的功能。BOSS发现这一现象后,也有意将产品往社区类产品转型。

2. 目的

通过对小打卡分享功能的调研,验证用户是否有动力将内容(不论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展示给别人,为公司产品能否从工具转向社区提供参考。

二、流程分析

1. 小年糕产品形态

2. 小年糕提交作业业务流程

3. 小年糕作业流转阶段

小年糕围绕着作业的状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三、小打卡社交方法调研

1. 产品形态

2. 主要业务流程

这里以普通用户完成一次打卡为主要流程进行研究

3. 小打卡社交方案

1. 加入圈子

用户加入圈子后,弹窗推荐用户分享。通过邀请获取积分的方式,激励用户主动分享;

2. 成功打卡

成功完成打卡后,弹窗推荐用户分享。小打卡将要分享的内容自动生成一张精美的图片,图片中包括今天的日期、精美的图片、激励性的文字、自己的打卡成绩,让用户有分享的冲动。并且通过邀请获取积分的方式,更加刺激用户进行主动分享;

3. 打卡日历

圈子首页的打卡日历中以及圈子首页的日记模块,包含该用户在当前圈子的所有打卡,带有分享功能。

4. 排行&勋章

圈子首页的排行&勋章模块中,排行榜页面、日签页面带有分享功能。其中日签分享的内容与完成打卡后分享的内容相同。

5. 邀请好友

圈子首页顶部带有邀请好友按钮,点击即可邀请好友参与打卡。分享成功后还会获得奖励。此处对分享的次数有一定要求,要求分享三个群。通过这种方式,也给用户社交分享的动力。

但是实测这个功能有BUG!

1)点击分享按钮后,取消分享,依旧按照分享成功计算。记录分享次数的方法应该写在分享成功的回调函数内;

2)该环节要求的是分享到“不同的群”,但是分享给个人用户或相同的群也会获得奖励;

6. 提醒小伙伴打卡

圈子首页的“去提醒小伙伴打卡”模块,实际上也是分享功能,与第5条的邀请好友一样,只是样式变了一下。通过“提醒”这种带有帮助别人意味的字样,激发用户帮助他人的冲动,促进社交分享。

4. 主要分享功能业务流程

这里选取最主要的打卡功能进行分享功能业务流程的梳理:

四、使用5W1H进行分享功能分析

在经历过小打卡一个完整的流程体验后,我们看到小打卡处处都带有分享功能。那么用户到底为什么想要分享呢?在这里将会通过5W1H分析法借助小打卡的完整打卡体验流程来进行分析。

1. WHY——用户为什么愿意分享?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着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五种层次的自下而上的需求。而分享功能就是在满足生理、安全的需求后,人们追求的其它层次的需求。基于标榜自我、拓展/维持关系、利他、呼吁或倡导、自我实现等动机,用户可能会产生分享意愿。

如用户在小打卡坚持学英语打卡超过30天,这就是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打卡记录,给自己打上“坚持”的标签,希望以后朋友想起自己时,能够想到自己时个坚强的人。

2. WHO——谁更乐于分享?

从前面提到的用户分享的动机来看,乐于分享的人大概也分为以下几种。利他主义者、专业权威者、寻求认同者、社交者。

大家的朋友圈里可能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人,虽然有时觉得也很烦,净发些不知道真假的内容,但是这也可能是他们看到一件事物后,希望通过分享从而帮助别人。

比如小打卡中的“30天省3万!装修论坛打卡特训”圈子,我自己看了觉得老师讲的非常有用,我也特别想把这个分享给朋友,甚至等明年我家里装修的时候,我还要认真打卡,让自己在装修的时候少遇到点坑。

3. HOW——如何促进他人分享?

如何才能促进用户分享呢?最简单的是提供给用户充足的分享机会。对于那些社交型的分享来说,分享的目的在于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或者通过分享的内容与朋友保持沟通。

参照小打卡来说,基本上每个页面都有分享功能,还有精美的日签页面,甚至打卡成功后也有打卡记录的精美图片让用户可以分享。

4. WHEN——用户什么时候分享?

参照小打卡来说,用户一般在完成当天的打卡时,分享的意愿更强烈一些。拿我自己家里举例子,我姐姐天天通过小打卡来帮自己5岁的女儿学英语,每次都是在晚上的8:00-9:00之间学完当天的内容,然后朋友圈分享。

我觉得这个例子基本与广大上班族的分享时间相似,完成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终于有了点自我提升或休闲娱乐的时间,当用户在这段时间里达成某种成就或者看到特别重大、特别好玩的事情时,有很大几率产生分享行为。时间大概在晚上8:00-10:00。

5. WHAT——什么样类型的内容更适合分享?

1、保证真实性

即分享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能够得到权威的认证。这样也能增加受众对分享者的信任。如果分享者自己都对查看的内容感到反感,更不可能会产生分享的欲望。

2、时效性及吸引眼球

相对过去的内容,人们往往对当下发生的大事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容易产生分享行为。

3、帮助树立自我

通过分享精心准备的内容,能够帮助分享者在圈子中给自己身上打标签,让别人觉得自己更努力、更博学等。如小打卡在打卡成功后,弹窗显示精美的打卡记录图片,用户可以将其分享出去,让圈子里的朋友觉得自己特别能坚持等等。

6. WHERE——人们在哪分享?

在哪都可以。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上下班的途中也会产生分享行为。

五、需求管理

经过对分享功能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再通过用户场景问题解决方案来进行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

通过对上面几个想法进行整理,我们基于小年糕学习流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分享需求进行了需求场景及问题的整理。

2. 需求池

根据上面提到的几个需求,我们将其纳入需求池进行管理。

我们从影响面、回报周期、商业价值三个大的维度对需求进行统计后发现,作业完成分享的权重得分最高为26分,因此此次迭代我们将会选取需求4进行开发。

3. 需求原型

六、新版小年糕训练营业务流程图

七、用户故事

1. 用户画像

八、总结

通过对小打卡分享功能的调研以及小年糕自身流程的梳理,我们发现将分享功能植入到小年糕现有的流程中是可行的。借鉴小打卡在小年糕页面多处位置提供分享功能,能够促进用户进行分享。

你可能也会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